光伏三季度十大排行榜
前三名企業沒有發生變化,第一名仍是隆基股份,總營收562.05億元;第二名是通威股份,總營收467億元;第三名為特變電工,總營收391.68億元。另據統計,前三季度共有83家光伏企業營收實現正增長,占比達84.69%。另據統計,前三季度只有38家企業造血力實現正增長,前六家企業增長在10億元以上,特變電工、大全能源和旗濱集團位列漲幅前三名;而多達60家光伏企業造血力出現不同程度下降,40家企業降幅在1億元以上,7家企業降幅在10億元以上,陽光電源、福萊特、晶澳科技位列跌幅前三名。其中,42家光伏企業總資產規模在100億元以上,9家企業總資產規模在500億元以上,前三名企業總資產規模均突破1000億元,分別為三峽能源、特變電工和隆基股份。
【能源人都在看,點擊右上角加’關注’】
【文| 黑鷹光伏 王亮】
2021年,光伏諸多變數的疊加,對于企業經營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?
核心經營數據的梳理分析,能從一個特殊、且較為客觀的角度看出整個產業面臨的一些機遇和挑戰。本期內容,黑鷹光伏仔細梳理了2021年前三季度98家光伏上市公司的核心經營數據,并制作出十大排行榜,依次為:
1. 營業收入排行榜;2.訂單排行榜;3.凈利潤排行榜;4.對外投資排行榜;5.籌資排行榜;6.造血能力排行榜;7.總資產排行榜;8.總負債排行榜;9.資本實力排行榜;10.研發投入排行榜。
首先看這98家光伏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整體經營表現:
【一】營收排行榜
據黑鷹光伏統計,前三季度98家光伏企業合計創收5555.50億元,同比增長了45.07%,光伏行業整體仍保持強勁增長趨勢。。
其中,有14家光伏企業前三季度營收規模突破100億元,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家企業,分別為愛旭股份、三峽能源、旗濱集團和南玻A。前三名企業沒有發生變化,第一名仍是隆基股份,總營收562.05億元;第二名是通威股份,總營收467億元;第三名為特變電工,總營收391.68億元。
另據統計,前三季度共有83家光伏企業營收實現正增長,占比達84.69%。其中,77家企業營收增幅在10%以上,35家企業增幅在50%以上,12家企業增幅在100%以上,比如上機數控,營收同比增長了289.71%;大全能源,營收增長177.16%;中環股份,營收增長117.46%等。
【二】訂單排行榜
如果說營收規模代表過去一段時間內光伏企業所取得的成就,預收款則意味著企業在手訂單規模,這多少還能看出不同企業在產業鏈競爭地位及影響力。
據黑鷹光伏統計,截止9月末98家光伏企業預收款合計為657.13億元,同比增長了39.16%。
其中,53家光伏企業預收款規模在1億元以上,21家預收款規模在10億元以上,前三名為隆基股份,預收款85.96億元;特變電工,預收款61.25億元;晶盛機電,預收款38.34億元。
從增長速度看,約60家光伏企業預收款規模實現正增長,34家企業預收款規模出現下降。其中,25家預收款規模增長在100%以上,其中不乏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的身影,比如大全能源預收款同比增長了984.11%、福萊特增長530.93%、上機數控增長287.31%、雙良節能增長192.89%、錦浪科技增長178.44%、晶澳科技增長146.11%、天合光能增長116.34%等等。
而在下降的企業中,有10家企業預收款降幅在50%以上,比如林洋能源,同比下降了54.97%;東旭藍天,同比下降55.82%;賽伍技術,同比下降61.20%;三超新材,同比下降68.57%等等。
【三】凈利潤排行榜
據黑鷹光伏統計,前三季度98家光伏企業合計實現凈利潤669.50億元,同比增長62.49%,整體盈利能力保持增長趨勢。
不過,在光伏供應鏈矛盾趨于激化,價格持續上漲等諸多變數疊加下,光伏企業盈利能力的兩極分化日趨顯著。
比如,我們通統計發現,前三季度,前20名光伏企業凈利潤合計為550.96億元,占整體比重為82.29%,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.34個百分點;前三季度共有14家企業出現虧損,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家企業,中利集團淪為前三季度虧損王,虧損達14.81億元。
從增速看,前20名企業中19家凈利潤均實現正增長,9家企業增幅在100%以上,增幅前三名為大全能源,凈利潤同比增長799.90%;金晶科技,同比增長553.09%;上機數控,同比增長310.28%。
而凈利潤榜單后20家光伏企業中多達15家企業凈利潤為負增長,其中10家企業降幅在100%以上,億晶光電降幅達4476.29%、愛康科技降幅為781.12%、中利集團降幅為354.02%等。
【四】對外投資排行榜
黑鷹光伏數據顯示,光伏企業整體還在加速擴張。據筆者統計,前三季度98家光伏企業合計對外凈投資1119.41億元,同比增長了39.02%。
其中,23家企業對外凈投資規模在10億元以上,基本涵蓋光伏各核心產業鏈龍頭企業。前三名為三峽能源,對外凈投資232.85億元;通威股份,對外凈投資65.08億元;天合光能,對外凈投資62.61億元。
從增速看,前三季度59家光伏企業對外凈投資規模保持正增長,其中12家企業增長在10億元以上,增長最快的三家企業依次為三峽能源,同比增加了63.49億元;通威股份,增長45.92億元;大全能源,增長41.83億元。
【五】籌資排行榜
在光伏持續且兇猛的擴張潮下,尤為考驗企業持續融資能力。而凈籌資規模即能展現企業的資本市場影響力,也能展現企業戰略前瞻性。
事實上,很多光伏企業在加大投資力度的同時,也確實在提升自身的資本實力。據黑鷹光伏統計,前三季度98家光伏企業合計凈籌資983.50億元,同比增長了96.22%。
具體到企業層面,兩極分化現象也非常明顯。比如前三季度只有20家企業凈籌資規模在10億元以上,前二十名企業凈籌資規模合計達960.81億元,占整體比重高達97.69%。
另一方面,前三季度共有38家企業凈籌資現金流為負數,也就是資金處于凈流出狀態,還有37家企業凈籌資規模同比出現下降,10家企業凈籌資下降規模在10億元以上。
【六】造血力排行榜
由于外部融資環境充滿了不確定性,企業更需要比拼自身造血能力(經營現金流)。為了滿足擴張資金需求,以及提升資本實力,很多企業將提升自身造血能力(經營現金流)作為重要的戰略手段之一。
但據黑鷹光伏統計,前三季度98家光伏企業合計造血(經營現金流凈額)398.78億元,同比下降了5.34%,而此前據統計,2021年上半年光伏企業合計造血278.94億元,同比增長41.14%,這說明第三季度(7-9月)光伏企業整體造血力出現了明顯下降。
具體到企業層面,前三季度58家光伏企業經營現金流為正(資金凈流入),44家企業經營現金流凈額在1億元以上,13家企業在10億元以上,造血力最強的三家企業為特變電工72.38億元、三峽能源55.23億元、隆基股份46.78億元。
另據統計,前三季度只有38家企業造血力實現正增長,前六家企業增長在10億元以上,特變電工、大全能源和旗濱集團位列漲幅前三名;而多達60家光伏企業造血力出現不同程度下降,40家企業降幅在1億元以上,7家企業降幅在10億元以上,陽光電源、福萊特、晶澳科技位列跌幅前三名。
【七】總資產排行榜
在光伏企業整體持續擴張及成長下,其總資產規模也在持續創歷史新高。
據黑鷹光伏統計,截止9月末98家光伏企業總資產合計為16557.35億元,約同比增長32.36%。
其中,42家光伏企業總資產規模在100億元以上,9家企業總資產規模在500億元以上,前三名企業總資產規模均突破1000億元,分別為三峽能源、特變電工和隆基股份。
另據統計,前20名光伏企業總資產合計為11522億元,占整體比重為69.59%,基本涵蓋各光伏主要產業鏈龍頭企業。
從增速看,前三季度79家光伏企業總資產實現正增長,27家企業增幅在50%以上,8家企業增幅在100%以上,前三名依次為派能科技,增長249.20%;康躍科技,增長200.32%;錦浪科技,增長173.73%。
【八】總負債排行榜
需要警惕的是,在光伏企業資產規??焖僭鲩L的同時,其總負債規模也在持續增長。
據黑鷹光伏統計,截止9月末98家光伏企業總負債合計為9459.97億元,約同比增長28.92%。
其中,79家光伏企業總負債規模在10億元以上,前20名企業總負債規模均在100億元以上,三峽能源、特變電工、隆基股份位列前三名。
從增速看,至少71家企業總負債規模在增長,62家企業總負債增幅在10%以上,38家企業增幅在50%以上,15家企業總負債增長在100%以上。
另據黑鷹光伏統計,截止9月末光伏上市公司整體總資產負債率為57.13%,同比增長了0.2個百分點。
其中,34家企業總負債率超過“57.13%”這一平均水平線,9家企業總資產負債率超過70%,資產負債率最高的三家企業依次為*ST天龍,資產負債率109.74%;*ST科林,資產負債率96.63%;蘭石重裝,資產負債率83.04%。
【九】資本實力排行榜
資金凈值=現金儲備-短期(有息)債務。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企業的資本實力,甚至可能面臨的資金壓力。
如今光伏企業整體資本實力也在快速提升,據黑鷹光伏統計,截止9月末98家光伏企業擁有資金儲備2446.94億元,短期有息債務規模為1466.16億元,資金凈值為980.78億元,資本實力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82.33%。
不過,黑鷹統計數據顯示,光伏企業間資本實力差距正在加大。比如,前十名企業資金凈值合計為808.09億元,占整體比重達82.39%,其中,隆基股份、特變電工和三峽能源資本實力最為強勁,資金凈值分別為203.32億元、154.16億元和113.19億元。
另外,多達30家光伏企業資金凈值為負數,也就是說其資金儲備還不足以覆蓋短期有息債務,9家企業資金缺口在10億元以上。
【十】研發費用排行榜
縱觀光伏發展史,技術創新才是企業長久發展、壯大的根本。而研發沒有捷徑,只有持續的高投入才可能獲得豐碩的研發成果。
黑鷹光伏統計數據顯示,光伏行業整體在加大研發投入規模:2021年前三季度98家光伏企業合計投入研發費用166.46億元,約同比增長了57.29%。(黑鷹注:本文僅統計了上市公司財報披露的“研發費用”一項,并不能完全代表企業在這期間全部研發投入情況,數據僅供參考。)
其中,41家企業研發費用在1億元以上,中環股份、通威股份、正泰電器位居前三位。
從增速看,其中74家企業研發費用實現正增長,69家企業研發費用增幅在10%以上,46家企業增幅在50%以上,18家企業增幅在100%以上,比如中環股份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37.76%,天合光能同比增長114.85%,固德威同比增長113.36%等。
另外,判斷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,除了看企業研發費用的規模,還要看其投入占營收收入的比重。眾所周知,光伏屬于高新技術產業,而判斷一家企業是否符合高新技術企業,其研發投入比(研發投入/營業收入)至少要達到3%。
據黑鷹光伏統計,前三季度98家光伏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%,同比增加了0.23個百分點。
前三季度61家光伏企業研發投入比達到了“3%”這一標準,前三名依次為科威爾14.91%,先導智能10.44%,上能電氣9.37%。
免責聲明:以上內容轉載自黑鷹光伏,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。
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系電話:010-65367702,郵箱:hz@people-energy.com.cn,地址: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
本文來自網絡,不代表北熱新能源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imgscenter.com/archives/16473.html